要拍出梦想中的流星划过夜空的照片确实需要一些基础设备,但别担心,其实入门并不像想象中那么难。以下就是我整理了多年的“流星雨拍摄设备清单”,分为必需和可选设备两大部分:
相机:
类型: 强烈推荐使用数码单反相机或无反(微单)相机。它们拥有更大的传感器(APS-C 或 全画幅)、更好的高感光度(高 ISO)表现、手动控制功能(M档)和 RAW 格式拍摄能力,这些都是星空摄影的关键。
画幅: 全画幅相机在高感光度下的噪点控制通常优于 APS-C,画质更好。但性能优秀的 APS-C 相机也完全能满足流星雨拍摄需求(我自己就多次用APS-C机子拍出了满意的作品)。
高感表现: 这是选择相机最重要的考量因素之一。能有效抑制噪点的高 ISO 能力,会让你后期处理时少很多烦恼。
镜头:
大光圈: 这是拍流星最关键的因素! 首选 f/2.8 或更大光圈(如 f/2.0, f/1.8, f/1.4)的镜头。大光圈能让相机传感器在短时间内(单次曝光几秒到几十秒)接收到尽可能多的来自微弱流星的光线。
焦距:
广角镜头(超广角 - 标准范围): 最常用、最推荐!比如 14mm, 16mm, 20mm, 24mm, 28mm, 35mm (全画幅视角)。超广角(14-24mm)能囊括更广阔的天空,增加捕捉到流星的机会(流星可能出现在天空任何位置),也更容易构入漂亮的地景。35mm 则能拍出更突出、更长的单颗流星轨迹。
鱼眼镜头: 能覆盖接近 180° 的天空,捕捉概率最高,但画面畸变大,构图上比较特殊。
稳固的三脚架:
绝对刚需! 由于需要长时间(数小时)稳定地进行多次曝光,一个坚固、沉重、不易被风吹动的三脚架至关重要。别说大风了,就是调整相机时稍不小心碰到,都可能让整晚拍摄功亏一篑。
云台: 建议使用灵活可靠的三维云台或齿轮云台,方便精确调整构图。球形云台在拍摄时容易因重力作用产生位移(尤其当镜头较重时)。
快门线/间隔拍摄遥控器:
必要性: 这是解放双手、实现自动化拍摄的魔法工具!用手按快门会产生难以避免的震动。
功能:
锁定 B 门: 进行超长时间曝光(星轨)。
间隔拍摄(关键): 设置相机连续自动拍摄(例如:曝光 15 秒,间隔 1 秒,持续数小时),大大增加捕获瞬间即逝的流星的机会。现在很多相机内置间隔定时器,但外接快门线通常更可靠方便。
类型: 有线的足够可靠且便宜;无线/蓝牙的更方便但价格更高些。
多块备用电池:
低温环境和长时间持续拍摄(尤其是使用屏幕实时取景或间隔拍摄)会极快消耗电量。准备至少 2-3 块充满电的备用电池是常态(特别是冬天拍摄时)。最好带上充电宝,在转场途中为备用电池充电。
大容量高速存储卡:
整晚连拍 RAW 格式照片会产生海量数据(轻松超过 50GB,甚至上百 GB)。准备至少一张容量 128GB 或更大、写入速度足够快(避免缓冲区卡顿中断拍摄)的储存卡至关重要。
镜头除雾带/暖宝宝:
夜间野外(尤其水边、山顶)很容易起雾。把暖宝宝贴在镜头周围(注意别碰到镜片),或使用USB供电的除雾带,能有效避免镜片结露起雾毁掉整个拍摄成果。
红光手电筒/头灯:
在黑暗中操作器材、走路、看星图时使用红光模式非常重要。白光会彻底破坏你花了30分钟才适应的暗视力,也可能影响其他拍摄者。我见过太多新手因为开了白光手电被周围人集体”嘘“的情景了。
星图软件/APP:
Stellarium Mobile, Star Walk 2, SkySafari 等能帮助你实时定位你要拍摄的主要星座/辐射点位置(流星雨的源头)、银河方位,精准构图。知道辐射点在哪,能让你的照片更有故事性。
星野赤道仪:
作用: 抵消地球自转,让相机能跟踪星星移动。从而实现超长曝光时间而不产生星轨,大幅降低所需 ISO,获得极佳的画质和细节(银河、星云)。
拍流星的优缺点:
优点: 背景星空画质超好,噪点少。
缺点: 跟踪的是恒星,滑过天空的流星在长曝光照片中会变成短线或点状(因为相对于恒星,流星移动太快了),损失了标志性的长轨迹美感。除非你专门为了捕捉某颗特定流星,或计划后期将多张无星轨的星空图堆栈融合成广域星野图时融入流星,否则专门为流星雨购买意义不大。另外,复杂的设备在黑暗野外操作也增加了出错概率。
防寒/防潮装备:
温暖衣物: 秋冬季的深夜非常寒冷(即使夏天后半夜也会很凉),保暖内衣、羽绒服、帽子、手套(最好是露指/可触屏的)必备,否则2小时你就冻得想回家了。
防潮垫/折叠椅: 长时间站着会非常累。现在想想,如果能找个舒服的位置坐着,那拍摄过程就愉快多了!
防水罩/塑料袋: 以防突然的露水或小雨,保护好相机包和器材。
地景道具/前景:
出发前规划好拍摄点,想想可以利用哪些好看的前景增加照片意境 - 比如独特树形、山丘轮廓、古老建筑、平静的湖水倒影。
找到极暗环境: 远离城市,光害地图(如 Light Pollution Map)能帮你找到理想位置。我推荐查看晴天钟,确认目标地点云量和透明度。
稳固架设相机: 三脚架要稳稳插在地里,云台锁紧。
构图:
想让镜头面向流星雨辐射点附近区域(英仙座辐射点在东北方,双子座在东方)。
包含吸引人的地景会让照片更出色。
关闭镜头防抖和机身防抖。
相机设置:
模式: M档
光圈: 开到最大(例如 f/2.8, f/1.8)
快门速度: 遵循**“500规则”**作为起点(500 / 镜头焦距mm = 最长秒数,如 24mm ≈ 20 秒)再根据实际效果微调。目标是星星不拖线。
ISO: 根据环境光需实验(通常在 ISO 1600 - 6400 范围)。高感好的相机可用更高 ISO。每调整光圈或快门后,ISO需相应调整。
对焦: 手动对焦到无穷远。 最可靠方法是实时取景放大10倍观察一颗亮星,微调对焦环直到星点最小最锐⭕。对焦不准拍什么都白搭。
白平衡: 建议固定(如日光白平衡 ≈5200K)或自定义,后期可轻松调整。别设自动白平衡。
图像格式: 务必用 RAW 格式!后期空间极大。
长曝光降噪: 强烈建议关闭。会浪费间隔时间并导致错失流星。
高ISO降噪: 关闭或设最低,后期处理更高效。
启用间隔拍摄: 用快门线设置(曝光 20秒 + 间隔 1-2秒,无限张)。让相机整夜自己工作,你可以裹着毯子享受流星盛宴。
保暖、耐心等候: 喝杯热饮,仰望星空,享受这难得的宁静时刻吧。流量峰值前半夜可能不多✨,后半夜才是重头戏。
后期处理: 筛选出含有流星的单张照片。可用堆栈法叠加多张以改善背景星空画质(平均降噪或最大值堆栈突出流星),在PS中仔细融合流星的轨迹。
核心三件套:满分相机 + 大光圈广角镜头 + 铁铸三脚架。
快门线让自动化拍摄成为现实。
准备足量电池和储存卡。没有电或卡满了=白跑一趟。
寻找尽可能暗的夜空位置是成功的核心。 如果只在城市边缘拍基本无望。
做好充分抗寒准备才能在寒夜中坚持到流星高峰。
RAW格式是后期质量的保障。
耐心和坚持是拍到惊艳照片的最大法宝!
准备去追逐流星了吗?8月英仙座流星雨已经开始活跃了,12月双子座流星雨也是每年必拍的经典。有什么问题随时再问我,期待看到你拍到的第一条闪亮轨迹! ✨ 云南臻视界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臻视界传媒,负责人联系电话:15812134520 缪老师 ) 是总部位于昆明,在云南各地州均有专业负责人的一家专业的拍摄制作和直播公司,公司全职人员30+,配备专业相关专业设备、影视服务领域广、行业多样、案例多、经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