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视频灰片(ND镜/渐变灰镜等)拍摄时,核心目标是在强光环境下控制进光量,实现慢门效果(如流水丝绢感)、大光圈浅景深(如白天人像虚化)或平衡场景反差(如风光中天空与地面的曝光)。以下是关键注意事项,结合实际操作逻辑和视频拍摄特性整理:
灰片的核心差异是减光方式,需根据场景选择:
ND镜(中灰密度镜):均匀减光,适合整体降低画面亮度(如白天拍慢门、大光圈人像)。
密度标注:ND4(减2档)、ND8(减3档)、ND16(减4档)、ND64(减6档)、ND1000(减10档)(注:档数=log₂(减光倍数),如ND8=减3档=进光量减少到1/8)。
例子:白天拍流水需慢门(2秒),用ND1000(减10档)可将快门速度从1/4000放慢到2秒。
渐变灰镜(GND):上下密度渐变(灰→透明),适合平衡场景反差(如日出/日落时天空亮、地面暗)。
密度标注:GND0.3(减1档)、GND0.6(减2档)、GND0.9(减3档)(数字越大,减光越强)。
例子:日出时,天空过曝+2档,地面欠曝-2档,用GND0.6(减2档)盖在天空区域,可平衡两者曝光。
反向渐变灰镜(RGND):中间密度高、两边低,适合日出/日落的“亮带”场景(如太阳附近天空极亮,两边稍暗,地面暗),比普通渐变灰更精准。
不用记公式!相机测光表是最好的工具,步骤如下:
设置基础参数(手动模式/M档):
快门速度:遵循180度规则(视频核心!):快门速度=1/(2×帧率)(如25帧→1/50s,50帧→1/100s),保证运动模糊自然(不会太生硬或太模糊)。
光圈:根据需求调整(如拍人像用f/2.8浅景深,拍风光用f/8深景深)。
ISO:尽量低(如100/200),避免噪点(视频对噪点更敏感)。
看测光表,选灰片:
不装灰片,用上述参数对准拍摄主体,观察相机测光表(如佳能的“曝光等级指示”、索尼的“斑马线”):
若显示过曝+X档(如+3档),则选减X档的ND镜(如+3档→ND8,减3档)。
装灰片后,测光表应显示0档(正确曝光),若仍过曝/欠曝,调整灰片密度(如+4档→换ND16)。
例子(白天拍25帧视频):
目标:快门1/50s(符合180度规则)、光圈f/2.8(浅景深)、ISO100(低噪点)。
不装灰片,测光表显示过曝+3档→选ND8(减3档)。
装ND8后,测光表显示0档,完成!
严格遵循“180度规则”:
视频的运动模糊(Motion Blur)是否自然,取决于快门速度与帧率的关系。公式:快门速度=1/(2×帧率)(如25帧→1/50s,50帧→1/100s)。
若快门太快(如1/1000s拍25帧),画面会“卡顿”(无模糊感);若太慢(如1/25s拍25帧),画面会“糊”(模糊过度)。
关键:装灰片前,先固定快门速度(符合180度规则),再用测光表选灰片。
保持参数一致性:
拍多镜头视频时,灰片密度、白平衡、光圈需保持一致,避免画面色彩/亮度跳变(如第一个镜头用ND8,第二个镜头用ND16,会导致色彩偏差)。
用Raw格式,留后期空间:
灰片可能有轻微偏色(如劣质ND镜发黄),Raw格式保留了更多色彩/细节,后期可通过白平衡吸管(如Lightroom中吸中性灰区域)快速纠正偏色,或调整高光/阴影(如天空过曝可拉回细节)。
先对焦,再装灰片:
高密度ND镜(如ND1000)会让画面极暗,自动对焦(AF)会失效。正确步骤:
不装灰片,用AF对准主体(如人像眼睛、风光中的山)→切换到**手动对焦(MF)**→装灰片。
避免暗角:
广角镜头(如16mm)用大尺寸滤镜架(如100mm),减少滤镜层数(多层滤镜会增加暗角概率)。
例子:16mm镜头用100mm滤镜架+ND1000,不会有暗角;用77mm小滤镜直接拧在镜头上,会出现暗角。
清洁灰片,避免灰尘:
视频是动态的,灰尘/指纹会更明显。装灰片前,用镜头布或气吹擦干净灰片表面(重点擦边缘,避免漏光)。
固定滤镜架,防止漏光:
用滤镜架时,拧紧螺丝(尤其是强光环境),避免光线从缝隙进入(漏光会导致画面边缘过曝,视频中更明显)。
用自动模式加灰片:
自动模式(P/A/S)会“聪明”地调整参数(如加ND8后,自动模式可能提高ISO到800,导致噪点增加),无法实现你想要的效果(如慢门/大光圈)。必须用手动模式(M档)!
选劣质灰片:
劣质ND镜会导致严重偏色(如发黄/发蓝)、画质下降(锐度降低、噪点增加)、暗角严重(尤其是广角镜头)。建议选品牌(如B+W、Lee、NiSi)。
用高密度灰片拍弱光:
傍晚/阴天光线弱,用ND1000会导致画面太暗(无法正确曝光),此时应不用灰片或用低密度ND镜(如ND4)。
装灰片后调整对焦:
装灰片后,画面变暗,自动对焦会失效,若强行调整,会导致对焦不实(如人像眼睛糊了)。必须先对焦,再装灰片!
选灰片类型:根据场景(慢门→ND镜;反差→渐变灰)。
设基础参数:手动模式(M档)→固定快门(符合180度规则)→固定光圈(景深需求)→固定ISO(低噪点)。
用测光表选灰片:不装灰片→看测光表过曝档数→选对应密度的灰片→装灰片→测光表显示0档。
对焦与安装:先AF对焦→切MF→装灰片→擦干净→固定滤镜架。
拍视频:保持参数一致→用Raw格式→后期调整偏色/细节。
通过以上步骤,可快速掌握视频灰片拍摄的核心逻辑,避免常见误区,实现想要的画面效果(如慢门流水、白天人像虚化、风光反差平衡)